18禁10o张少妇裸体图片_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app_被老板强行摁到办公桌_无翼丝袜熟女全彩漫画

推進制度優(yōu)勢在教育信息化領域更加顯著展示
時間:2020-01-07 來源:《中國教育報》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備受矚目的第十九屆四中全會召開,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完善和發(fā)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綱領性文件。印象最深的就是兩個關鍵詞:“制度”“人民”。

第一,“制度”是關鍵,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支撐和途徑。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斷探索實踐,逐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全會深刻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yōu)勢。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xù)推動擁有近14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fā)展、確保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只有始終堅持、不斷完善這一制度和治理體系,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我們才能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二,“人民”是中心,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堅持和完善統(tǒng)籌城鄉(xiāng)的民生保障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教育領域,要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聚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第三,“制度”的優(yōu)勢源于人民,人民權益的實現基于制度的保障。我們黨從黨的性質宗旨、初心使命出發(f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鞏固和發(fā)展制度和治理體系,保證了國體和政體的高度統(tǒng)一,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高度協(xié)調,保證人民當家做主,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有了制度的保證,人民權益的實現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才能不依賴于某些個人、時間、地點、領域的不同而有所限制。這次全會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實質就是將人民權益的保障和實現作為制度鞏固下來。

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結合中央電教館的實際情況,鞏固主題教育的成果,緊緊抓住人民群眾對教育的各種期盼,圍繞推進制度優(yōu)勢在教育信息化領域更加顯著展示這一主題,具體落實到五方面重點工作。

第一,堅持黨對各項工作的全面領導,領導干部做制度執(zhí)行的表率?!爸贫取钡闹匾院妥饔帽惶嵘叫碌母叨取L貏e是首次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并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各級領導干部要切實強化制度意識,帶頭維護制度權威,帶動全黨全社會自覺尊崇制度、嚴格執(zhí)行制度、堅決維護制度。我們要繼續(xù)作好巡視整改的后半篇文章,認真落實“四項整頓”的要求,嚴格執(zhí)行按照新形勢新要求重新修訂以及制定的各項制度,強化完善內部管理。

第二,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培養(yǎng)制度自信。按照部黨組關于加強制度自信教育要求,把制度自信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全過程,把制度自信的種子播撒進青少年心靈。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繼續(xù)實施“中國夢——行動有我”系列活動,建設一批方向正確、具有示范性和推廣性的中小學校本德育課程,形成可示范的優(yōu)質德育活動案例,為學校和幼兒園創(chuàng)新開展德育教育活動提供新路徑、新方法。初步建成職業(yè)院校德育課程平臺,嘗試創(chuàng)新職教德育的內容、形式、方法,提升職業(yè)院校德育課程資源建設與信息化支撐服務。

第三,全面提升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服務水平和質量,增強人民群眾在教育領域的獲得感。擴大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應用,推進體系標準完善、省級體系統(tǒng)籌規(guī)劃和應用服務深入,探索推進“互聯(lián)網+教育”大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平臺功能,優(yōu)化資源服務,提升用戶體驗,保障國家相關教育項目和活動開展,不斷提升國家平臺服務能力和質量。依托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保障校外線上培訓備案、教育APP備案和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的支持服務。開展中小學學習類APP現狀研究及應用情況分析,探索相關評價管理機制和框架,完成全國中小學生學習平臺建設方案的研制。

第四,為推進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技術支持。教育治理能力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校外線上培訓和教育APP治理,不斷提高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支持教育部重點工作的能力。充分發(fā)揮國家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全面實時采集、分析海量教育教學信息的優(yōu)勢,促進教育公平,為社會服務、政府監(jiān)管提供平臺支持。

第五,信息化助力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zhàn),為解決相對貧困提供一種解決方案。運用信息化方式,繼續(xù)做好“網聯(lián)優(yōu)教”、農村中小學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教研共同體協(xié)同提升試點、援滇援藏幫扶等工作。進一步提升通過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支持教育扶貧的精準性和有效性。進一步狠抓脫貧攻堅目標落實,進一步鞏固和拓展脫貧成果,讓貧困人口更好地共享經濟社會發(fā)展成果,一道奔向繁榮富裕的美好明天。(李萍 中央電化教育館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