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這個春節(jié)假期,對于每一個人來說,一定終身難忘;對于一些人來說,不僅難忘,而且是終身揮之不去的痛。
我們剛剛還沉浸在對春節(jié)團圓的期盼中,期待著親情和閑暇來慰藉和放松我們?yōu)樯疃疾ǖ纳硇?,享受我們一年的勞動果實。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卻打亂了我們?nèi)康墓?jié)奏。在這之前,學習工作、外出旅行、休閑娛樂……我的世界我作主,對這個世界,我們曾經(jīng)擁有理直氣壯和理所當然的確定性。但頃刻之間,武漢城市封了,社區(qū)封了,商場影院酒店關門了,甚至有家難回,親人朋友難以見面,我們從來沒有像這樣強烈地感受到世界的不確定性。我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世界上一只蝴蝶翅膀的扇動,都可能與我們息息相關。這世界上的一事一物都是我們的命運共同體。
對確定性的追求是人類的本能,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天性。為了拯救確定性,我們看到:科學家們正在夜以繼日地尋找病毒的源頭、研究病毒的機理、研制消滅病毒的藥物,政府公職人員及各級組織正在夜以繼日地研究、部署、實施重大社會管理應急舉措;許許多多的民間力量正在想方設法出資出物無私奉獻,更有一批又一批偉大的醫(yī)務逆行者,為了拯救我們的同胞,甘愿辭別自己的親人,置個人安危于不顧,廢寢忘食,爭分奪秒,演繹著一曲曲用生命護航生命的動人之歌,甚至為了這一份勇敢的護航,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在這樣的重大災難面前,作為教育人,我們應該做點什么?
當前,疫情肆瘧,我們有校不能回,有學不能教,有學不能上,但我們不能置之度外,更不能袖手旁觀,因為我們與每一個人都休戚相關,時代的命運就是我們的命運,社會的悲喜就是我們的悲喜,每一片樹葉,每一絲風都是我們命運的共同體。作為教育人,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就是我們與許許多多偉大逆行者一樣,在重大災難面前應有的堅守。我們展示的是一種態(tài)度,堅守的是一種精神,不放棄的是一種希望。在時代的不確定性面前,這是我們教育人拯救確定性的最佳方式。當疫情遠去,百業(yè)復蘇,需要我們以更好的精神去投身我們的研究與學習,以更好的知識和技術去挽回我們曾短暫失去的美好。
停課不停教,不停的是我們作為師者的責任和使命。我們不但要以盡可能豐富有效的方式、渠道為學生們傳授知識和技術技能,更要在慣性之外,教會同學們共同思考面前的危機,以及在危機中我們個體的應有責任擔當,思考人類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更應教會同學們?nèi)绾卧谥卮笪C面前學會積極應對和自我防范,教會同學們?nèi)绾卧谥卮蟛淮_性面前來拯救和堅守確定性,更教會同學們思考小我與大我的辯證關系。
停課不停學,不停的是學習者的自我責任和作為青年肩負的時代使命。我們既要依原有的慣性在老師的指導下如何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新技術,學習課程知識與技術技能,我們也要學會在我們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脅時如何自我防護與正確面對,我們更要學會思考個體與自然、個體與社會、個體與人類命運的休戚相關與如何承擔共同的責任和使命。同時,我們要學會去拓展更廣闊的學習渠道,體驗更豐富的學習方式,激發(fā)并培養(yǎng)我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建立在教師與學生對這份責任、這份擔當、這份堅守、這份使命的認識與理解上,建立在師生主動接受轉變、適應轉變、積極轉變的思想和行動上,建立在師生對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正確把握上。
事發(fā)突然,倉促上陣,也許我們會不習慣,手忙腳亂,甚至心生抱怨。然后,歷史告訴我們,所有“混亂”的背后往往是生態(tài)和秩序的重構。作為師長,當我們手忙腳亂、夜以繼日地在備課、在試著錄播、在硬著頭皮直播、在為同學們在線答疑、在為同學們尋找整理學習資源、在與同學們進行思想溝通時,我們不僅是在與同學們一起堅守一種精神,擔當一份使命,更重要的,我們是在深切地擁抱我們這個時代的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在感受、探索、思考新技術形態(tài)下教育生態(tài)的重構,不知不覺間,或許我們在完成自己職業(yè)內(nèi)涵和外延的重構。
作為學生,當我們不得不放棄睡懶覺,不得不停下手中正激烈廝殺的游戲,不得不暫停正看得興起的美劇,跟著老師學這學那時,我們完成的不僅是以我們的方式與時代共命運、同呼吸,我們也正全方位地在感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學習方式,或許我們會漸漸地認識到,原來學習還可以這樣,我們會思考在自由的狀態(tài)下,怎樣去成就更好的自己。
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既是呼應當下,也是響應未來,既是堅守,更是創(chuàng)造。(黃柏江 紹興職業(yè)技術學院執(zhí)行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