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10o张少妇裸体图片_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app_被老板强行摁到办公桌_无翼丝袜熟女全彩漫画

馬國華:“候鳥”南繁三千里 “良種”尋得廿六載
時間:2022-05-17 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1年度“最美溫州人·感動溫州十大人物”提名獎獲得者馬國華在海南陵水南繁基地做水稻雜交測配工作。學校供圖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真是一場及時雨,提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底線任務,實施優(yōu)質(zhì)糧食工程。”溫州科技職業(yè)學院農(nóng)業(yè)與生物技術學院作物研究所所長馬國華研究員躊躇滿志、充滿干勁地說,“推廣我們溫州人自主選育的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新品種,端起最硬氣的飯碗,這件事可以一直干下去。”

作為浙江省兩系雜交稻育種項目領軍人物,馬國華是一位26年如一日躬耕稻田、默默無聞卻矢志不渝的水稻育種人,他選育的稻種已是浙江及溫州主導品種。

“候鳥”——

初心趕路,只管風雨兼程

每年冬春,科研人員前往海南南部典型熱帶氣候地域,利用豐富的氣候和生物資源,開展作物育種加代,由此產(chǎn)生我國作物育種的專業(yè)術語:南繁。

每年9月到次年5月,在海南三亞、陵水的南繁基地,田間地頭會出現(xiàn)一群追逐陽光的“候鳥”,他們就是從事南繁工作的科技人員——馬國華和他的團隊。

對于南繁人來說,海南不僅是椰林樹影、水清沙白,更多的是充滿艱辛的共同回憶,他們常常這樣自嘲“南繁南繁,又難又繁”。從溫州到南繁基地直線距離3000多里,上世紀末交通不便,他們乘汽車、坐火車、過輪渡,歷經(jīng)幾番長途跋涉,住的是茅草棚屋,吃的是稀米干飯,但這沒能阻擋馬國華苦苦尋找“良種”的步伐。

1995年,從原溫州農(nóng)校畢業(yè)后,馬國華就來到原溫州市農(nóng)科所從事雜交水稻育種與推廣工作,農(nóng)科所里“三老、四嚴、四個一樣”的科研精神、溫州“雜交水稻之母”林恭松“讓大家都填飽肚子”的誓言都深深地鼓舞著他,年復一年,周而復始,馬國華接過一代又一代老農(nóng)科所“科技候鳥”的南繁接力棒,立志做個“讓百姓吃好飯”的育種人。

育種之路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路。由于連作及單季稻在溫州只能種一季,為縮短試驗周期,馬國華必須在溫州和海南兩地穿梭開展加代、雜交配組等工作,每年大約有1/3的時間要待在南繁基地,26年寒暑從未間斷,與家人聚少離多?!凹词沟搅舜汗?jié),農(nóng)時來了,照樣要下地”,用他的話說,到海南去,就是去兌現(xiàn)當初的諾言。

“良種”——

潛心鉆研,只為一粒良種

一粒好種子,要從南繁的試驗田里走出來,更要走向中國的田間地頭,試驗、研育、推廣等每個階段都經(jīng)年累月,凝聚著未知數(shù)的期盼,十年亦或五載,馬國華始終堅信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

春爭日,夏爭時。夏季最熱的時候,也是育種人最忙的時候,馬國華奔走在高溫的田間,盯牢父本、母本十來天的花期。在盛花時,每隔20分鐘要進行一次操作,還要完成水肥施加、蟲害防治、田間觀察、生育記載等任務,陀螺似的連軸轉(zhuǎn)。他逗趣道,“海南的10點到12點,常常熱得皮都要剝一層,有人說我比農(nóng)民更像農(nóng)民”。

26年的堅守,馬國華和他的團隊收獲了一批成果并創(chuàng)下浙江省水稻育種工作多個“第一”:他先后主持選育雜交水稻新品種10余個,其中Y兩優(yōu)689品種成為浙江省自主選育的第一個兩系雜交稻品種、V25S品種成為浙江省第一個利用DH技術選育的兩系不育系、泰兩優(yōu)1332品種成為浙江省選育的唯一一個兩系一級米品種、泰1S品種成為浙江省選育的第一個大量配出組合審定應用的兩系不育系;其水稻品種榮獲國家、省市稻米金獎20余次,獲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新品種權5項;育種工作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市科技進步一、二等獎3項。

“懷著一顆初心促共富,帶著一粒種子保糧安?!边@是馬國華及其團隊的追求。中國人多地少,浙江省糧食自給率僅為36%,溫州更是不超過30%,馬國華始終牢記“中國人要把飯碗端牢在自己的手里”,為實現(xiàn)糧食大國向糧食強國跨越而努力。多年來,他主持育成的品種在南方稻區(qū)推廣高達500余萬畝,新增經(jīng)濟效益近5億元;利用種質(zhì)資源育成累計推廣1800余萬畝,增產(chǎn)水稻7.4億斤,用一粒稻種,緩解糧食收儲壓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春天從哪里來,“候鳥”就往哪里去。從南到北,春耕備耕全面鋪開。正在海南南繁基地忙碌的馬國華說,“鳥叫,蟲鳴,風聲……這里繁忙的自然聲比城里的流行樂更親切”。育種對他來說不僅是一項工作,更是一種責任和情懷,扎根田間,才能多出品種、出好品種。

這充滿希望的田野,藏著未來的收成。而這群穿梭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候鳥”還將繼續(xù)扎根鄉(xiāng)村沃土,不斷把創(chuàng)新的金種子播撒大地。(通訊員 曾劍 陳夢翔 陳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