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海平,男,1989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云和,麗水市云和縣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實訓指導師。全國技能大賽金牌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優(yōu)秀指導教師、全國實踐教學能手,浙江省領軍人才、浙江省拔尖技能人才、浙江省“最美教師”、麗水市技能大師、市綠谷新秀、市優(yōu)秀教師、麗水市“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市學科帶頭人。帶領學生在全國、省級技能大賽獲獎20余人次,2019年獲全國“制冷與空調”賽項一等獎,實現了麗水市全國技能大賽學生金牌零的突破。參與木玩企業(yè)設備技術革新和研發(fā)90余臺,獲國家發(fā)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借助云和縣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職業(yè)技能鑒定中心,為社會培養(yǎng)高技能人才300余人。省級及以上技能大賽獲獎8次,科研成果獲省級獎6項。
“詩和遠方”——近在咫尺
在2022年全國智能樓宇及空調系統職業(yè)技能競賽制冷空調系統安裝維修工賽項(職工組)比賽中,云和職技校老師季海平勇奪全國第一名,刷新麗水市中職教師在行業(yè)競賽中的最好成績。
?
此次比賽由中國制冷空調工業(yè)協會主辦,來自全國各地10多個省市自治區(qū)的34個代表隊參賽。經過激烈角逐,最終季海平以第一名的成績奪冠,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核準后,將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畢業(yè)后,季海平放棄電氣工程師的高薪工作,回到母校云和縣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任教,他從零起步,讓這所默默無聞的學校,多次獲市級、省級、國家級技能大賽一等獎。
在他看來,比學生獲獎更令人欣慰的是,那些原本低垂的頭有了仰起的自信,黯淡的眼神里有了光。是他的努力,讓每個學生都有了追尋未來的勇氣。曾經,他的夢想是走出大山,去找到自己心中的“詩和遠方”;如今,站在浙江省第四屆“最美教師”領獎臺上,他說:“曾經尋而不得的‘詩和遠方’,其實與我始終相伴。”
筑夢起航——小縣山城
云和縣海拔最高的山,就是季海平家所在的位置。2004年,15歲的他離開大山,來到云和縣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就讀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yè)。
用技能改變命運的渴望,讓他格外刻苦。三年后,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浙江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錄取。大學里,他沒有停下追夢的腳步,選擇向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發(fā)起沖擊。每天,他花在訓練上的時間超過13個小時,最多時,消耗的電線長度達到3.6公里。
最終,大三那年,他捧回了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建筑樓宇——樓宇智能化系統安裝與調試技能比賽項目的金牌。畢業(yè)后,季海平在杭州順利就業(yè),成為一名月收入過萬的電氣工程師。
就在人生不斷走向完美時,季海平接到了中學班主任藍余軍的電話,希望他能回母校擔任實訓指導教師一職。
“學校學生的技能競賽水平相對薄弱,很需要像你這樣的人才。”藍余軍說。
在外人看來,不論是收入高低還是發(fā)展前景,季海平都沒有選擇回去的理由。就連藍余軍的同事也說:“孩子好不容易走出大山,別勸他回來了。”
但季海平卻出乎所有人意料地答應了下來,原因也很簡單:“父母年紀大了,希望能在身邊照顧。藍老師和母校也對我有恩,我應該回報他們。”
沒有高大上的理由,季海平回到了夢開始的地方。只不過懂得感恩的他,從擔起育人責任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放不下了。
逐夢前行——為“生”護航
決定回校任教后,一開始,季海平并沒有多大信心勝任這份工作。“我不覺得自己有當老師的特質,因為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季海平說。而他帶的學生們,幾乎都有他的影子:農村孩子,同樣內向,而且時不時自卑、迷惘。“在世俗觀念里,讀職校是考試失利的無奈選擇,外界給他們傳遞的信息就是:你是失敗者。很多家長送孩子進校,要求也無非是有個地方管教,不要淪落到社會上變壞。”
季海平面臨的困難不止這些,學校技能訓練基礎薄弱,也缺乏相關經驗。季海平幾乎要從零起步進行培養(yǎng)。但是,面對一道道需要跨越的障礙,反而激起了季海平不服輸的倔勁。記得在入校不久的一次全省技能競賽選拔賽上,他帶隊候場時,其他隊伍的領隊熱情地過來交流經驗,但一聽說他們來自麗水云和,對方的熱情瞬間消散,找個理由就離開了。“態(tài)度反轉得太快了,當時我看著我的學生們,知道這樣的經歷,在他們人生中不是第一次。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價值。”季海平說。此后,季海平一頭扎進實訓教學中。沒有經驗,他就自己上網找資料、買書鉆研。他付出的比學生更多,每位學生訓練,他要時刻陪在身邊,找出存在的問題,再量身定制合理的訓練方案。
?
教學之余,季海平還要求自己保持閱讀與學習,與時俱進地將最新理論和技術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為了給學生樹榜樣,他自己也積極報名參賽,激勵學生共同努力。為了學生,他放棄了所有的休息時間。一年里,他有290天守在實訓室,平均每天工作的時間超過12小時,甚至妻子懷孕,他都沒陪過一次產檢。
在他的指導帶領下,學生不僅多次在麗水市中職學生職業(yè)技能大賽、浙江省中職職業(yè)技能大賽上摘金奪銀,學生邱華明還獲得2019年全國職業(yè)技能大賽一等獎,實現了麗水市國賽金牌“零”的突破。
學校學生獲獎的消息不斷在云和縣當地傳開,更多的家長開始愿意把孩子送來云和縣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就讀,他們的臉上也有了更多的期許。“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的地方,鼓勵他們參加技能競賽,是想讓他們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也許以前失敗過,但只要努力,人生可以重新起航。”季海平說。
推進校企深度融合 共建技能大師工作室
季海平老師以橫向課題為載體,深入開展校企合作,主持或參與木玩企業(yè)設備技術革新和研發(fā)90余臺,研發(fā)獲國家發(fā)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其中,2012年完成的木料自動橫切設備研發(fā),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合格率,并將安全風險降至最低,使他成為了云和“機器換人”第一人;其研發(fā)的全自動頭尾修平機相比人工刨頭尾操作效率提高了60%,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安全系數和零件精度;研發(fā)的鉆孔設備,每臺一天就能為企業(yè)省下成本近500元,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與溫州甌海鞋楦機械廠聯合研發(fā)的“鉆孔/壓鐵套一體機”,彌補了國內市場空白。同時,參與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趣味電子制作》編寫,科研成果獲省級獎9項。
季海平老師以麗水市技能大師工作室為載體,重視工作室團隊的建設,成效顯著:培養(yǎng)了省青年工匠、省優(yōu)秀技能人、市技術能手、市綠谷工匠、市技能大賽“優(yōu)秀指導教師”20余人。工作室以橫向課題為載體,深入開展社會服務,主持或參與木玩設備技術革新和研發(fā)90余臺,獲國家發(fā)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借助云和縣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職業(yè)技能鑒定中心,為社會培養(yǎng)高技能人才300余人。
“現在的我習慣了忙碌的狀態(tài),有一天讓我停下來休息,我反而不適應。教書育人的擔子挑起來,看著這些學生的臉,我就放不下來。一直陪伴他們找到自己心中的‘詩和遠方’,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季海平說。(邱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