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老有所學”“老有所為”是許多現(xiàn)代老年人的要求和愿望。日前,溫州市鹿城老年大學受邀參加溫州市國資系統(tǒng)以“學思想、 當先鋒、 促踐行” 為主題的“紅七月.服務月”專項公益服務活動。國畫研修班戴成權老師、剪紙研修班單溫克老師帶領班級學員組成志愿者隊伍參加活動。
6月30日傍晚,老師學員們提前準備的滿含亞運元素、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蛋畫作品和細紋刻紙作品,在公益服務攤子上剛一亮相,就有市民前來圍觀。栩栩如生的剪紙、繪畫作品讓大家贊不絕口。一個小朋友盯著蛋畫愛不釋手:“爺爺、奶奶畫得太好了,跟真的一樣,我也可以畫一畫嗎?”學員隨即當起“老師”為小朋友作指導,有的市民也情不自禁地參與進來,與老師、學員們互動。
活動很成功,200多份作品都被熱情的市民“搶”空。剪紙班學員鄭秀芬說:“我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公益活動,真的太有意義了。一方面我們學以致用,有機會把在老年大學到的知識分享到為社區(qū)群眾服務中,傳遞愛的正能量;另外,我還感受到了群眾的熱情,那份快樂很真實。這也正是我們所追求的生命的意義。
國畫班學員董瀟驊說:“參加老年大學習是社會給予我們退休人員的福利,而公益服務則是我們對社會的回饋。通過這個活動,我也會鞭策自己,平時的學習中還要自覺地反復練習,習作,不斷提高自身的水平和修養(yǎng),因為如果沒有相對的水平,是不敢輕易現(xiàn)場獻丑;另外還有一個好處,便是通過這樣的活動,我們班集體更有活力、更有凝聚力了。”
兩位老師表示,當前溫州“迎亞運”氛圍拉滿,在當日的活動中,他們利用自己的特長,運用了一些亞運元素,為亞運添色,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希望借助公益活動,宣傳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讓更多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走進老百姓的視野,欣賞它、觸摸它、投身于它、熱愛它,這是我們非遺傳承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今后,鹿城區(qū)老年大學將繼續(xù)找準師生學員發(fā)揮用的落腳點,傾力打造“黨建引領桑榆紅”志愿服務品牌,以進社區(qū)、進農村、進企業(yè)等為抓手,組織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進一步引導師生學員發(fā)揮余熱奉獻社會,用實際行動踐行開啟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心”模式。(葉秀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