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已近,6月4日上午,湖州市安吉社區(qū)教育學院梅溪分院舉辦“非遺傳承——端午·繡”香囊制作活動,來自社區(qū)的近二十余位奶奶外婆輩學員舞動指尖,為家里的寶寶制作精美的香囊。
活動邀請了來自壯錦之鄉(xiāng)——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刺繡好手唐一方老師授課。她首先介紹刺繡用到的幾種針法,然后指導步驟。由于大家手里的香囊樣式都不一樣,唐一方又進行了一對一的指導。心靈手巧的唐一方耐心又細致,不停地穿梭在學員中間。學員們在她的指導下很快進入了狀態(tài),不一會兒,就飛針走線起來。兩個小時過去了,大家都沒有休息,作品慢慢誕生了,端午的文化在傳承著。
據(jù)悉,端午為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在我國端午有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懸艾葉菖蒲、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等習俗。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之時,這些都會給人特別是給抵抗力較弱的孩子帶來疾病和災難,所以,要在五月初五佩戴香囊消災防毒。今后,安吉社區(qū)教育學院梅溪分院將結合民俗持續(xù)開展此類非遺傳承培訓。(周亞)